汽车行业动态
北京or上海,谁更“急需”新势力造车?
2022-03-29 10:12  浏览:926
核心提示:2022年02月25日关于北京or上海,谁更“急需”新势力造车?的最新消息:作者丨崔力文责编丨崔力文编辑丨别 致二者都很需要,但目的有所交集,也有所不同。“北京和上海,你觉得谁更适合我?”“我觉得还是看你自己,但一定要记住,它们完全是性格迥异的两个地方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二者都很需要,但目的有所交集,也有所不同。

“北京和上海,你觉得谁更适合我?”

“我觉得还是看你自己,但一定要记住,它们完全是性格迥异的两个地方,所以做出决定前,一定要考虑的更周全。”

春节假期,抽空返回了家乡兰州,在与即将大学毕业的表弟交流时,发生了开篇那段简短的对话。至于背景,则是先后接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两家公司的offer,一时间陷入纠结之中。

而我,更想让他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与心理建设的是,无论最终选择哪里,前往的都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

机会固然存在,但生存的压力、求职的挑战甚至动荡的风险,也明晃晃摆在那里。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收获较为圆满的结局。作为亲历者,见证了太多曾经信心满满的友人,最终铩羽而归。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反映的就是最真切的一面。

那句经典台词,“什么样的人,就会在什么样的地方,不是你选择这个城市,而是这个城市选择了你。”

虽然略显感性,但道理非常简单、直白。

由此将视角重新回归到汽车行业,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愈演愈烈,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势力造车。

身为“后来者”,它们所拥有的发展理念与行为方式,俨然对传统车企所孵化出的市场秩序与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又孕育出一片未来足够可期的“蓝海”。

因此,北京与上海,作为中国战略“嗅觉”最为敏锐的两座城市,绝不会让送到嘴边的“蛋糕”,就此溜走。

一场关于新势力造车的抢夺之战,徐徐拉开了序幕。

只不过,站在二者各自的角度,思考与权衡的东西,可能不尽相同。

进而,衍生出两种有趣的角度。

01

上海:需要一张名片

本段展开阐述前,首先想要分享一组最新数据。

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200%。总产量达到 55万辆,同比增长170%。全市累计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超过67万辆,其中去年就已超过25万辆,占新车销售43%。

上海的目标,是要在“十四五”末,也就是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当下,还是未来,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名片,牢牢装进口袋之中,就是上海正在且持续会做的事情。

作为旁观者,能够看到,当初上海临港自贸区引入特斯拉时,排除万难,给予这家美国车企,尽可能多且合理的优待政策。

相应,特斯拉给予的回馈则是,2021 年,特斯上海工厂共交付新车超48万辆,同比增长 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总交付量的 51.7%。

特斯拉上海工厂(临港新片区)贡献超1500亿元总产值,占整个上海新能源汽车板块的93.75%。

一次各取所需的“双赢”过后,产业集群效应,被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上海,无疑尝到了其中的甜头。由此,也愈发坚定其引入或留下,更多优质新势力造车的步伐。其中,就包括着之前最大的“遗珠”。

相信大多人,都曾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当初,因为特斯拉的突然出现,抢夺了蔚来落户上海的机会。可事实果真如此?从得到的另一种答案来看,上海实际上给予了蔚来相比特斯拉更好的相关政策。

但彼时,受限于自身的某些瓶颈与发展近况,后者无法“接得住”前者开出的所有条件,才造成了双方最终没有牵手,并非传言中“有了新欢,忘了旧爱”的版本。

事已至此,虽然无从求证究竟谁才是趋近真相的一方,但就我个人,还是更愿相信后一种说法。毕竟,站在试图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角度思考,错失蔚来对于上海,必然是一种损失。

而此刻,迅速的“止损”,正在悄然间发生。

2021年9月24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举行仪式,总投资超302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90亿元的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开工、一批重要功能性平台集中揭牌。其中,嘉定江桥有10个项目集中签约,包括蔚来国际总部、重塑研发生产中心等。

了解后得知,蔚来国际总部项目将承接其国际业务,负责蔚来在海外市场业务的规划落地和综合管理。

重塑研发生产中心将着力于建设集燃料电池堆研发生产、动力系统集成设计、整车集成和试制调试为一体的研发生产中心,并将成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燃料电池分中心”的依托研发基地。

消息一出,已然能够直接坐实蔚来战略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愈发紧密的绑定上海。

身为“魔都”,也急需招募越来越多类似的新势力造车,加入其阵营之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所以能够看到,多年间,除特斯拉、蔚来之外,哪吒、威马、天际、爱驰、高合包括理想研发设计中心,上汽举集团之力所孵化出的智己,长安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等等,同样扎根于此。

站在它们各自的角度考虑,这里或许是整个中国为数不多,能够提供给“智能电动车”茁壮成长,所需的最佳土壤。

反观上海,作为公认的“金融之都”,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好似总缺乏一张足够具象且亮眼的名片,去完整的介绍自己。

而这一次,显然找到了还算合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