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研究
深的
深刻影响决策
作者丨飞雪
编辑丨
坏消息:马斯克向特斯拉全体员工发出一封信,宣布特斯拉将裁员全球10%的员工。
但有个好消息:这次裁员比预期要好一些。 此前,多家外媒援引特斯拉员工的话说,该公司将于当地时间周日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涉及员工数量高达20%。 以特斯拉目前14万名员工规模计算,这意味着可能的裁员将影响数万名员工。
但这并不是特斯拉近年来第一次开始裁员。 2022年,特斯拉将裁员约10%。 当时,马斯克向公司高管发出电子邮件,暂停所有全球招聘,称基于悲观的经济前景,特斯拉需要裁员约10%,并增加小时工数量。
不仅裁员不断,招聘比例也开始下降。 特斯拉的招聘步伐近年来有所放缓:2022年特斯拉新员工数量为2.9万人,2023年已降至1.2万人。
归根结底,人员变动是市场变化所致。 特斯拉4月2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数据显示,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38.68万辆,大幅低于此前机构预测的约43万辆,同比下降8.3% ,环比下降8.3%。 降幅高达20.1%。 同时,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现季度同比下滑。
虽然马斯克依然在科技圈担当流量,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特斯拉都明显已经开始了收缩的步伐。
苹果宣布停产汽车后,特斯拉的裁员无疑给炙手可热的新能源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至于全攻AI的微软,似乎暂时没有打造自己汽车的计划。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 如果世界顶级科技巨头暂时不愿意押注这个市场,那么压力就会降临到我们身上:从刚刚被解聘的小米,到激战多年的国内新势力,他们的表现如何?故事的讲述迎来了最大的转变。
01
客观来说,特斯拉的收缩有其自身的个别原因——为之前大举的人员扩张买单。 特斯拉2022年开始裁员时,曾被曝补偿方案为N+3,但有网友指出,N+3补偿因人而异,有同事被直接无偿劝退。
特斯拉此次尚未公布补偿方案,估计不会低。 但与长期高昂的用工成本相比,裁员还是值得的。 面对需求放缓和激烈竞争,特斯拉一直在努力降低成本,而劳动力成本只是其庞大的成本削减计划之一。
据此前外媒报道,特斯拉正计划实施一种新的车辆组装方法,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简化组装流程。 这种方法被称为“解构”装配技术,它将抛弃传统的装配线作业方式,不再让车身像盒子一样沿着装配线依次经过各个工位进行组装。 据称,这种方法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并且与同等产量的传统汽车工厂相比,所需厂房空间减少约40%。
但放眼整个美国汽车市场,特斯拉已经是最好的了。
不久前,这家美国造车新势力公布了季度业绩,并表示将裁员约10%。 其市值已从2021年1530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110亿美元。马斯克甚至预测该公司距离破产还有六个季度。 此前有分析师建议被苹果收购,但话音未落,有消息传来,苹果宣布将停止生产汽车。
与此同时,另一家制造商 Lucid 的市值已从 2021 年 914 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如今的 76 亿美元。 上个月,该公司表示今年只会生产约 9,000 辆电动汽车,远低于三年前预测的到 2024 年生产 90,000 辆的水平。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另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菲斯克()宣布停产6周。 停产原因是现金流短缺。 说白了,就是没钱。 紧接着,纽约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由于价格水平‘异常低’,计划将菲斯克股票退市。” 如今,菲斯克股价仅为0.09美元,总市值为4800万美元。 与巅峰时期相比2023年最建议买的电车有哪些,已经下降了99%。 据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正在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就合作伙伴关系和财务事宜进行深入谈判。
Lucid、He和Lucid几乎可以说是美国市场的“韦小礼”。 都说我们的技术能力只比我们强,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呢?
汽车信息资源公司 1 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购车者 (23%) 表示他们不喜欢电动汽车。 2023 年 4 月,即最后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19% 的人表示他们不喜欢电动汽车。
尽管特斯拉销量不错,但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仍然不喜欢电动汽车。 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更高。 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掩盖一个关键问题。 当美国造车新势力开始衰落的时候,我们的狂欢还能持续多久?
分析师认为,几乎所有早期采用者和那些担心内燃机对地球有害影响的人都已经购买了电动汽车,而现在汽车制造商面临着更多持怀疑态度的主流买家。 这种对充电基础设施、续航、保险费用、续航里程的担忧,其实在中国市场也存在。 比如,你去任何一个汽车讨论帖,你都会发现电动汽车的核心标签仍然是——“电动爸爸”。
02
正当美国造车新势力进入生死存亡的状态时,似乎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这里最好的风景”。 小米汽车的推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浪潮,甚至让原本已经开始下滑的电动汽车市场有了久违的复苏感。
小米汽车发布后的第一个周末,各小米汽车配送店人流量激增。 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的发布,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关注。 这个周末很多朋友的到店量和销售额都有所增加。 小米董事长雷军也为此专门发布消息:听说这个周末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了,太棒了! 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团结起来,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但仅看2024年初的数据,他们并不像如今这些新能源汽车厂商那么乐观。 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0.8万辆,环比下降49.9%,同比下降6.3%。 2月份的数据更加惨烈。 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39.5万辆,环比下降37.2%。 %,同比下降9.8%。 虽然1月份的春节假期对汽车销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23年最建议买的电车有哪些,但按照去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应该不会下降这么多。 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1月份是新能源补贴取消的第一个月。 这样的销售成绩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在全球气候普遍转冷的情况下,没有人知道小米汽车带来的这个“小阳春”还能持续多久。 就连小米汽车本身,目前也已经不堪重负,面临诸多争议。 甚至有媒体质疑,在押金纠纷、试驾爆胎等问题后,小米走红后是否会遭遇“翻车”。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达30.1%。 2022年底,这一数字为25.6%,2021年底,这一数字为13.4%。 从这三组数据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长迅速,但增速确实在逐年放缓。
相比之下,梅赛德斯-奔驰、奥迪和福特等老牌汽车公司都表示,他们的电动汽车计划正在放缓。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不再计划在2030年之前在主要市场完全转向电动汽车销售,而且已经这样做了。 为长期生产内燃机汽车做准备。
当然,按照整体绿色低碳的趋势,至少有轨电车在中国的普及还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的问题是,随着份额不断扩大,市场逐渐饱和,天花板越来越明显。 如果没有彼岸以特斯拉、苹果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的引领,新的蓝海将在哪里?
除了之外,目前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结尾
运营| 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