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上海国际车展再次来临。 作为全球顶级汽车盛宴,新能源汽车成为本次展会的绝对主角。 有业内人士预测,这可能是燃油车最后一次亮相的展会。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窗口期即将结束,已经走到C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或将很快进入生死战场。
本届上海车展规模有多大? 任何一家车企,如果不携带新能源车型参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参展。
作为今年全球首个A级车展,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关注。 多家跨国车企的负责人及高管亲临现场,宝马集团近半数董事会莅临展会。
4月19日,2023年上海车展开幕后的第二天,前晚在北京举办小米13 Ultra发布会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也现身各大新能源汽车展台,造访小鹏汽车。他投资了蔚来、极氪、智极、非凡、深蓝等车企。
《城市圈》现场了解到,1000多家参展企业中,新能源车企占比超过80%。 而且,各车企带来的数百辆新车中,70%是新能源汽车。 车。
在展会筹备过程中,上海贸促会会长周敏浩公开表示,“展出的1500多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约占三分之二,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
两年没来中国,一位为大众、宝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提供零部件的德国供应商感叹:“这次车展成了新能源的战场!”
《城市圈》注意到,一些以往以汽油发动机为最大卖点的品牌,也携新的电动汽车产品参展。 比如奥迪此前就曾表示,2023年将停止燃油车研发,2026年才会向市场推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在本届车展上,其携手中国一汽、上汽首次亮相其新能源车型阵容首次亮相。
宝马也是如此,首次携全电动车型阵容参展。 旗下四大品牌BMW、MINI、BMW、劳斯莱斯均在展会开幕当天以电动化阵容亮相。 一位业内人士在朋友圈发帖称:“这可能是燃油车最后一次亮相的展会,请大家观看并珍惜。”
01
新能源“包场”,燃油车“遭殃”
4月18日上午九点,上海车展正式开幕。 这时,位于8.1号馆的比亚迪抬头看了看展位内外。 周围已经围了三圈观众。 大家都在等着看这款搭载比亚迪易四方平台技术、预售价过百万的纯电动超级跑车的魅力。
展厅对面,蔚来、小鹏、理想、极氪、哪吒、文杰等造车新势力齐聚6.1号馆,风头并没有完全被仰视者抢走。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老大哥”,蔚来的展位面积最大,与极氪不相上下。 场地上已建成两层蔚来之家,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一楼展示新车型。 二楼设有休闲酒吧和VIP接待区。
还有不少自主品牌获得大展位,展示电动产品,直接“挑战”传统豪华车。 即便是在新能源赛道转型缓慢的长城汽车,在过去的一年里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在上海车展上推出了近30款产品,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超过15款。
与新能源汽车的“主角”光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展会上的广告牌上很难找到哪家车企高调推销燃油动力车型。 尤其是日韩合资车所在的展厅,气氛明显冷清了许多。 无论是媒体还是前来参观展会的行业人士,他们的目光很少停留在燃油动力汽车上。
尽管韩国豪华汽车品牌捷恩斯在中国推出了多款燃油动力车型,保时捷也推出了中期改款,但外界最关心的还是其电动汽车的开发进度。
所以保时捷表示,这款中期改款车型是其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款车型。 保时捷首款纯电动SUV车型Macan将于2024年正式上市。
英国豪华汽车品牌捷豹似乎也在向外界宣布“这是最后一次展示燃油产品”。 他们在上海车展上带来的是跑车F-TYPE 75周年典藏版、捷豹XFL镀金版等燃油车,并表示计划从2025年开始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马自达并未推出纯电动产品,车展上依然带来了一款燃油动力SUV——马自达CX-50。 虽然CX-50星野混合动力车型也在上海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但官方预计两款本土研发生产的新能源车型将在2024年底和2025年底上市。动力系统包括纯电动模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模式。 - 在混合模式下。
韩系汽车的代表起亚选择在本次车展上发布新款燃油动力SUV 。 不过,起亚强调,纯电动SUV EV6 GT将于今年8月以进口形式在中国上市,首款中国生产的EV5也将上市。 将于今年11月推出。
前段时间,丰田汽车新任社长佐藤恒治承认,公司在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失败了,“并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丰田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中心,以重新适应中国市场。
但目前,除了已经在售的两款电动车bZ4X和bZ3之外,丰田带来的“bZ系列”的两款新成员要到明年才会正式上市。 其中一款是由丰田和比亚迪联合开发的。
虽然本田已经连续发布了三款纯电动汽车,但仍然要等到2024年才能推出。 车展上,本田雅阁推出了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东风本田HR-V也推出了燃油版和油电混合版。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城市圈》:“2023年上海车展可能是燃油车的最后一次车展。”
02
转型太早,又怕赔钱;转型太早,又怕赔钱。 转型太晚,就怕落后。
车展燃油车声音减弱的背后,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和国内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不断发力,传统合资品牌,还有奔驰等跨国巨头——奔驰、宝马、奥迪也积极宣布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型,并提出在中国本土研发等方面做出改变。
作为上海车展最重要的两款新能源豪华越野车,奔驰EQG与U8一样备受关注。 车展开幕前夕,梅赛德斯-奔驰率先首发四大核心品牌电动车型,其中包括全新梅赛德斯-迈巴赫EQS纯电动SUV、G级SUV首款纯电动EQG概念车-公路车、新款EQE纯电动SUV和新款迈巴赫Sides-AMG EQE 53+
▲(2023上海车展,奔驰展位。来源/城市)
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奔驰把所有的底下技术都用在了电动汽车上”。
4月18日车展开幕当天,梅赛德斯-奔驰发布的27款车型中,有1款全球首发、5款中国首发、7款国内重磅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局主席康林松表示,之所以选择迈巴赫EQS纯电动SUV在中国进行全球首发,是因为中国市场对于迈巴赫来说非常重要。
宝马还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其全球首发纯电动车型BMW i7 M70L和亚洲首发BMW Dee数字概念车。 而且,在今年的展会上,包括宝马集团董事长在内的一半董事会成员来到了上海。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发布会上直言:“今天感动中国的,也将感动世界。”
翻译过来就是七个字:“谁得了中国,谁就赢得了世界”。
奥迪携手一汽奥迪、上汽奥迪推出全系新能源车型首展,其中包括奥迪Q4 e-tron、奥迪“陆地专机”Q5 e-tron,以及今年首次亮相的两款概念车。中国——奥迪A6 Avant e-tron和奥迪。
▲(2023上海车展,奥迪发布会。来源/城市)
根据奥迪中国总裁温泽跃制定的“重塑中国电动出行品牌”计划,下一代奥迪电动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进化为智能体验终端。 奥迪电动汽车将无缝连接到更完整的生态系统。 系统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专为市场打造的奥迪品牌生态。
为了配合品牌重塑,奥迪在渠道方面也开始向中国造车新势力学习,打造新的客户接触点,包括奥迪CED城市展厅、奥迪城市店以及全新升级的4S店。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秀肌肉竞赛”中,合资品牌也不甘示弱。 车展前夕,沃尔沃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型EX90,并做出了严厉的表态:“新势力知道的时候,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会了。新势力学会的时候,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会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钟石告诉《都市圈》,很多传统车企都是靠燃油车赚钱,但为了不落后,还是要争取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能源汽车。 “而且,未来全球汽车的碳排放标准也有了,这是大势所趋。”
面对外资豪华车企和合资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国内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也在使出浑身解数,以保住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自主品牌比亚迪选择进军更多细分市场。 车展上,比亚迪除了推出U8、U9之外,还展出了宋L、海鸥、毁灭者07、腾势N7、N8等多款新车。
“韦小礼”带来更多新创意和卖点,与BBA竞争。 4月19日,当媒体问及是否担心外资企业追赶时,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表示:“好的产品总是对用户有利,谁能赢得用户,谁就能赢得未来。” 他认为你我之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智能电动汽车在整个行业的推广。
一个小插曲是,根据从业十几年的汽车行业人士观察,与往年相比,今年车展上的外国面孔明显多了一些。 《城市圈》还发现,季氪举办发布会时,有两名工作人员的衣领上有丰田标志,全程观看的非常仔细。
一些欧洲展商也驻足参观国内不同新能源品牌的展位。 许多人纷纷登上巴士亲身体验。 尽管存在语言障碍,他们还与一旁翻译的工作人员和助理聊天。 也有不少国外参展商佩戴同声传译耳机进行无障碍实时交流。
消息人士透露,“城市圈”听说,与以往只有高管来华不同,此次德国豪华车公司高管带领核心工程师团队包租两架飞机来上海参展参观。
“我看到很多外国人组团,参观了几家造车新势力和我们国内的新能源品牌,看来中国品牌确实很强。”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他们也看到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没落。 高层相互勾结。
▲(2023上海车展,海外展商参观展会。来源/城市)
对于中外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本次车展的主办方上汽既有自主品牌,也有合资品牌,感受最深。 本次展会,上汽集团占据3号馆,展出了智机、飞帆、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六家主机厂的130余辆新车,其中近一半是新能源车型。 。
4月18日,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宣布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且年复合增长率达50%。 其中,自主品牌将占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70%; 新旧轨道发展动力转换基本完成。
综上所述,车企之间的竞争是一场认知之战、定位之战。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产品赛道选择之战,也是一场商业模式之战。
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与燃油车的对决中获得了C位,但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城市圈》,新能源补贴退坡后,传统车企的投资在燃油汽车方面还有更大的努力空间。
不久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向相关部门提出,两年内实现蓝、绿品牌合并。 如果这一提案获得通过,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购置、税收、使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是享有与燃油汽车同等的权利。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挤压,车企会进一步加强产品和营销,一批企业将被淘汰,成为历史。但当新能源汽车达到一定规模,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不再有优惠,包括使用领域,未来这个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曹鹤认为,虽然燃油汽车受到关注。虽然在下降,但仍占据一定的市场销量。 还没有,还有机会。
易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分析师周立军也认为,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不是替代和竞争的关系,而是升级换代,也就是PHEV、EREV等混合动力汽车,有助于转型升级。传统燃油汽车升级换代。
不过,钟师傅觉得,大多数传统车企不会再大力投资燃油车,基本维持现状,能卖多少就榨取剩余价值。 “对于车企来说,最困惑的就是转型太早,又怕亏损太多;转型太晚,又怕落后太多。”
03
脚发烫的C位站得不容易
车企之间的“相互敌对”,以及车展上各企业高层互访,可见新能源形势下,整车厂商集体十分着急。
去年8月,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陆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第一个窗口期,岚图必须处于第一梯队,这样才有可能存活。”
车企供应商华为强调,未来两三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的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认为,到2025年,造车机会窗口期结束,不会再出现新的造车企业。
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没有一个新能源品牌没有压力。
为了赢得用户的关注,车企必须千方百计提升用户的感官和驾驶体验。 只要市场喜欢什么元素他们就加什么。 外观方面,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悬浮式车顶不再例外; 内饰方面,大屏、按摩座椅、语音交互、智能驾驶等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 标准配置”。
但这也让外界质疑新能源产品是否已经逐渐陷入同质化局面?
一位拥有20多年驾驶经验的汽车行业人士告诉《城市圈》,他这两年试驾过的新能源汽车最多。 他总觉得每个新能源品牌并不像燃油车那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对于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大部分都是车企自主研发和调校的。因此,燃油车可以以不同的类型或定位出现,与整车存在很大差距。”性能体验上,但到了电动化时代,这种差距变得更小,同时,智能化程度越高,同质化程度就越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一位车企轮胎供应商也觉得,从近期各企业发布的新技术、新产品来看,“都是互相学习,内卷化越来越严重”。
年初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让消费者对市场更加观望。 此外,受国家补贴取消和燃油汽车降价影响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对放缓。 为了对抗焦虑,车企只能通过在价格、配置、性能上“卷起”来防止自己陷入emo。
比如保时捷车型上的三段式电动尾翼,已经不再是百万级豪车才能享受到的别致配置。 上汽名爵的旗舰产品MG7、长安UNI-V、Hyper GT和揽图轻追者也都在列,前两者售价数十万,后两者还不到保时捷的一半。
此外,上汽名爵表示,MG7是20万元以下车型中唯一配备mCDC智能可调电控悬架、EPS双档电动助力转向器和VGR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的车型,也是车型中唯一配备的车型50万元以下配备E-A车,带LSD电子限滑差速器。
当然,配置跟上了,性能上也一定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大家都知道,纯电动列车提速非常快。 但每个人都希望在快中变得更快。
宝马创新纯电动BMW i7 M70L的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485千瓦(660马力),0至100公里加速时间为3.7秒。 它被宝马称为该品牌历史上加速最快、动力最强的纯电动汽车。 。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U8最大功率输出超过1100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缩短至3.6秒。
然而,这些仍然仅限于配置。 为了摆脱同质化,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错位竞争,力求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 在业内人士看来,站在车展C位并不容易,因为脚太热了。 但为了生存,新能源车企必须时刻绷紧神经,在火上跳舞。
销售与管理
200万+精英关注的专业公众号销售与管理。 密切关注企业销售、营销和管理方面的趋势和创新。 解决营销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还有由专业专家提供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