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各位社区成员新年快乐! 我真的很想你!
在这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日子里,社长也代表公社全体朋友祝大家新年快乐,祝大家龙年大吉大利,共同发财致富。
2023年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年(虽然只会一年比一年火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哪些品牌去年表现比较好,值得一提? 来一朵“小红花”来表扬一下怎么样?
这里总裁特别挑选了10个品牌,希望这些品牌能够在2024年取得成功。
如果您没有得到小红花,请不要灰心。 今年一定要努力,希望你能得到一个!
(以下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1.理想:微博明星
这个奖项归功于长城
。 去年长城召开内部会议时,给理想授予了“微博之王”的称号,于是……微博之星来了!
毕竟,李想本人拥有230万微博粉丝,是车企中粉丝数量最多的,也是发微博频率最高的。 有时他一天发六七篇文章,其中包括一些长文。
更重要的是,下方评论区与车迷的互动也十分活跃,这也引起了赛车圈的不少热潮。
去年理想汽车共销售37.6万辆汽车,其中12月突破5万辆大关。 已经留下了曾经携手并进的“好兄弟”蔚来和小鹏。
很多人将理想的成功归因于包括微博在内的优秀营销水平,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理想成功的核心原因有三点。 首先,它把“老爹车”的概念深入人心。 其次,品牌拥有极高的管理和执行效率。 第三,其产品力确实突出。
今年你理想的运势是多少? “跳脱”纯电动MPV的延迟发布将是重中之重!
2.小鹏:逆袭之星
记得去年1月写《2022年自行车圈年度十大人物》时,公社授予何小鹏“2022年最差人物”称号。
G9刚上市就遭遇挫折2023年10万买什么车性价比最高,销量大幅下滑,毛利润跌至负数……这些老故事大家都知道。
不过,在王凤英的引进,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以及G6和改款G9的推出之后,小鹏汽车的销量终于从6000多辆的最低点,逐步回到了10000辆的销量。 到去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三个月内交付量超过 20,000 辆。
度过了至暗时刻后,销售重回正轨,因此小鹏被授予“逆袭之星”。
至于小鹏为何能够完成逆袭? 引用何小鹏在X9发布时的一句话:“解决办法总是比困难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目前,小鹏汽车内部人员优化仍在继续。 希望小鹏汽车在稳定了24年之后,能够实现“正循环”的目标,销量和利润双双开花!
3. 特斯拉:讨价还价之星
上海引进特斯拉时,或许就预料到特斯拉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
事实证明,特斯拉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 你会发现,去年到今年年初国内新能源汽车圈的价格战,大部分都是特斯拉带头降价引发的,全球也是如此。
其他车企只会面临一个困境:“跟风”还是“不跟风”。 特斯拉的“讨价还价之星”名副其实。
特斯拉去年全球共售出180.8万辆汽车,相比2022年增长了50%。虽然账面十分爆炸,但这却是“以价换量”的结果,这让特斯拉的毛利润创历史新低。
原因在于,国内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特斯拉的生存空间。 当技术无法保证绝对领先时,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价。
在此奉劝“老马”们,24年来别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脑机接口和火星移民上,是时候回顾一下让你们创业的汽车制造了!
4. 问世:响星
“拨浪鼓星”,这里是一个谐音笑话(扣钱,扣钱!)。
从“华为”品牌的现状来看,温州在行业中最为突出。 一手支撑了华为在汽车行业的亮相,无愧于“遥遥领先”这句话。
文杰去年共销售汽车9.4万辆,其中12月销售2.4万辆。 今年1月,这一数字达到3.3万个,超过了产品重叠度最高的理想值。
众所周知,去年上半年,华为遭遇“造车”舆论危机时,也正是行业销量最差的时候,销量一度跌至10多万。 4,600 辆汽车。
随后,随着华为重申“不造车”协议、文杰新款M7、M9上市、M5改款等,文杰销量成功反弹。 一定程度上,和小鹏汽车一样,文杰的销量持续上升。 2023年我们也经历了逆袭。
今年,师弟“志杰”来了,HI又添了蓝图。 在“华为系列”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文杰能否继续遥遥领先? 我们拭目以待。
5.比亚迪:领军明星
把“领军明星”颁给“上榜老大哥”,应该没人会反对吧?
2023年年销量突破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30%是比亚迪。 这种销售领导力的统治地位简直令人恐惧。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比亚迪在期待上市的时候,能够带动整个行业追随他,这说明同行都认可比亚迪是自己的老大哥。 马斯克也改变了偏见,认可了比亚迪的实力。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比亚迪进入行业最早、财力最深厚、拥有行业最完善的自产自研体系。
除了销量之外,比亚迪还在2023年推出了个性化品牌方宝,并开始完善新能源汽车品类,满足更多人的用车需求。 技术方面,推出易四方、云念等车身控制技术。
今年,比亚迪终于要开始弥补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了,相当令人期待!
6.艾安:最快的星星
艾安去年的销量可圈可点,共售出48万台。 去年5月至12月,连续8个月销量超过4.5万台。 表现可以说非常不错,销量仅次于比亚迪,位居第二。
不过,授予“亚军明星”总感觉有点奇怪,所以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比销量本身更有前途的事情上。
艾安于2023年推出全新高端Hyper品牌,其旗舰电动超级跑车 SSR拥有极具爆发力的性能。 总功率为 900kW,可在 1.9 秒内从 0 加速到 100 英里/小时,成功超越 Model S Plaid 的 2.1 秒,成为全球加速最快的量产电动汽车,因此 Ion 被荣获“最快之星”称号。
目前,除了百万级SSR之外,好品还推出了GT和HT两款价格更实惠的车,以彻底打开消费市场。
今年好品将是艾安的重点。 此前,其已建成独立的电池芯工厂和电驱动工厂。 今年在渠道建设方面,除了固有的经销商体系外,还将拓展直营模式,推出6/7座SUV车型。
最后,好品的目标是独立。
7.五菱:人民之星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建什么,授予五菱“人民之星”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2020年7月,五菱凭借起售价仅为2.98万元的宏光MINI EV刷新了大家对汽车的认知。 成为月销量3万多台的爆款车型后,引来友商的竞争。 他们互相模仿,开创了微型电动汽车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去年,五菱成功将宏光MINI的流行功能复制到更大的Bingo上。 目前,月销量已逼近3万辆,成为五菱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2023年10万买什么车性价比最高,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五菱还推出了PHEV星光,起售价仅为8.88万元。 显然是在追随“998琴”的步伐,也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市场反馈。
在智能化方面,五菱与大疆的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无需使用激光雷达,以极低的硬件成本,即可实现高速和城市环路的辅助驾驶,这与五菱的亲民基调非常吻合。
希望2024年五菱能够继续做“人民”的五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8.小米:正义之星
被誉为“造车新势力门户”的小米汽车,虽然没有发布过一款车,但知名度却丝毫不逊色于车企。 哪怕是轻微的举动,也会成为汽车圈的热门话题。
上热搜的原因也有点离谱,至少有一半来自于各种谣言和说法。
首先,指控一家模具供应商泄露了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并要求赔偿100万元。 随后又指责两家媒体擅自泄露SU7的片场照片,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300万元;
随后,三名小米汽车员工被捕,并私自组织证券公司举办“小米汽车研讨会”,赚取咨询费。 涉事员工将被解雇、不再聘用,并追究法律责任。
这充分说明小米汽车法务部的战斗力相当爆炸,因此授予小米“正义之星”。
2023年的倒数第二天,小米汽车召开了首次发布会。 我也去了现场。 非常震撼。 场面的情感渲染非常好。 PPT和短片非常精致。 与传统的汽车发布会相比,简直就是维度缩小了。 吹。 从技术角度来看,小米SU7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小米SU7的价格。 19.98万是向1代到4代小米手机致敬,势必会卖断货。 20万到25万可能会很受欢迎。 25万到30万竞争压力很大。 如果起售价超过30万元……估计很多米粉都会失望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SU7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这就要看雷先生的勇气了。
9.蔚来:基础设施之星
虽然蔚来终于在7月23日摆脱了“蔚来万辆”魔咒,月销量达到两万多辆,但是……仅仅持续了一个月,所以单从销量来看,蔚来去年的表现并不算太出色。
NIO Day发布的旗舰行政轿车ET9是一个小亮点,但它只是一个未来,要到2025年才会正式上市。
所以蔚来去年做的最大的事情还是换电站的安装。 总共安装了1011座换电站,比2022年的换电站建设速度快了一倍。截至去年底,换电站数量达到2316座,相当于用户数量。 蔚来之前八年建成的东西,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建成。 绝对是汽车行业的“基建狂人”。
如今,整个行业的电池产能提升后,电池价格逐渐下降。 这对于蔚来未来运营换电站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助于降低一些运营成本。
希望24年蔚来能够稳定打破“蔚来万”的魔咒,加油!
10. 零跑:黑马之星
如果说哪吒是2022年汽车界的黑马,那么2023年的“黑马奖”应该归零。
去年,力跑共销售14.4万辆,以微弱优势超越小鹏汽车,位列新车销量第三位。 今年1月,力宝依然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交付1.2万辆,仅次于理想排名第二。
灵袍去年卖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亲民定位。 与此同时,轮到打价格战的时候,灵跑每次都能站出来进行降价促销。 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谁不喜欢呢? 喜欢它?
在技术方面,去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率先推出CTC电池与底盘一体化技术、“四叶草”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等,这些技术目前在国内都比较前沿。行业。
当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新车命名方面,C11、C01、C10总是在“0”和“1”之间来回移动,确实很容易混淆。
希望2024年,零跑也能保持科技驱动的初心,国内外市场全面开花。
您认为还有哪些品牌值得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