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品牌价值。 即使是同样的螺丝,如果打上的牌子,价格就会翻倍,如果打上国产品牌,价格就会降低。 国内新能源打造自主品牌价值仍需更多时间。
另外,如今的消费者已经回归理性消费。 疫情和经济低迷之后,消费者更愿意为符合自己期望的产品买单。 在此形势下,国外新能源品牌不断优化供应链、改进流程,使产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却反其道而行之,价格越来越高。 如果车企认为高价值的产品需要高价格,那么销量将是消费者给出的答案。 如果高价值只存在于车企心中,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一家每月销售数百辆汽车的汽车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产品价格实惠、质量安全可靠,是大众的选择。 不要以为高品质低价是伪命题,因为外资新能源已经通过改进的技术和创新实现了低价、高品质的产品。
说到产品质量,质量是车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而质量的背后是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 品质的积累过程是一个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新动力车企的技术积累只有十年。 与百年车企相比,他们的品质水平如何?
02
破产的根本原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超过487家。但截至目前,能够真正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势力品牌不足10家。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2022年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新势力中仅有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进入前十五名。 倒下的车企中,也不乏中外合资企业和行业龙头家电企业的骄傲。
它们的背后是资本的支持,这是汽车新四化和政策补贴的产物。 成立汽车公司的目的无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靠造车理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宏伟蓝图获得资本支持,赚快钱。
二是利用资本争夺土地,获得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地方投资政策的优惠。 即使你不能靠造车赚钱,你仍然可以利用这些政策来生存。 只要你还活着,资本钱就会不断投入,企业才能持续下去。
第三,这是很多车企最想要的结果。 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受到头部车企的青睐,并通过被收购的方式潇洒退出市场。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新动力车企都是如此,但不得不说,这才是新动力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主要原因。 真正做事的车企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投机性的。
新势力崛起除了外部环境有利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轻视造车。 很多造车新势力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包括供应链、技术、团队、工厂,这些都可以建立在钱的基础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十万左右的合资车suv排行榜前十名,删除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 别人不会提供真正的技术,车身设计需要技术转让费。 新势力可以买到所有零部件,但却买不到生产它们的技术,而且由于没有采购优势,价格自然更高。 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来自各个车企,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混杂在一起,人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综合起来,这些问题成为新动力车企接连破产的根本原因。
03
只有改变才有机会
知情人士都清楚国内车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多大。 众多破产企业和现有生力军有一个共同点:研发费用居高不下。
公司筹集资金时,是用于研发; 企业转型需要研发; 当一家公司亏损时,就是研发投入过多。 研发真的需要这么多投入吗? 这只是一个相对积极的封面。 管理层最了解汽车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 投入巨额资金后,为何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连零件都生产不出来。 对于大部分新势力来说,都申请了哪些专利呢? 改造了哪些产品,取得了哪些技术优势。
同样从事研发的比亚迪以2022年授权的1,335件汽车发明专利排名第二。吉利以988件排名第四。 新势力中,仅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乐跑上榜。 相比之下,与其说是开发新技术,不如说是支付所谓的转让费。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之一就是价格太贵。 车企表示,价格高是因为配置、内饰、售后服务等软实力的提升。 对于消费者来说,满足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首选。 不是推出一款30万的车来进军高端市场,而是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多少附加值。 换句话说,品牌能否凸显自己的身份,提升其价值。
当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高端形象时,就很难获得在高端市场竞争的机会。 比如,大众辉腾无论多么高端、多么豪华,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特斯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是电动汽车的先驱。 无论特斯拉的定位是20万还是80万,消费者依然会购买。
当新势力推出售价在30万至5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时,外资新能源汽车售价在20万元左右。 外资并不是不想定高价,而是他们更能看到消费降级是趋势。 由于经济增长低迷,消费者会更加考虑产品的价值。 只有顺应当前消费趋势的企业才能生存。
消费降级要求企业从内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高价格可以带来高利润,但受众会更加有限。
消费者喜欢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产品。 这是一种常见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汽车产品而言。 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在下降,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却在上涨。 销量可想而知。 无论内饰添加多少智能产品,仍然无法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竞争。 同样,无论内饰辅助功能有多少,也不足以提高价格。 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设计车型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困境仍然是市场接受度问题。 为此,新生力量需要做出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首先是明确市场定位,无论是经济型、豪华型还是运动型,并突出其核心。 然后从定位出发,设计并生产相应的产品,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比如燃油车时代,BBA代表豪华,丰田代表省油、耐用。 产品定位来源于车企的优势。 只有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产品才有市场。
二是如何获得认可。 新势力就是新企业,他们的产品要符合市场对企业的认知。 只有符合市场的产品才能被接受。 例如,如果一辆电动汽车售价为30万元,消费者就会认为这个价格可以买到高端车型。 他们为什么要购买市场上不知名的电动汽车? 这并不是否认,而是存在于很多消费者的心里。
最后,战略与技术要统筹把握。 在技术方面,企业没有必要在自动驾驶等目前还没有实质性成果的项目上投入过多的研发资金。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是高薪吸引了太多所谓的人才。 新能源汽车不能靠挖人建团队,自身修养才是关键。
汽车制造在很多方面仍然依赖进口零部件。 车企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既是一个战略问题十万左右的合资车suv排行榜前十名,也是一个技术突破。
对于战略来说,国产汽车品牌需要代表一种方式或符号,即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主张。 换句话说,消费者选择蔚来或理想汽车的理由是什么? 市场随时都在变化,但不变的是未来汽车的单价会越来越便宜。 这是大势所趋。
裁员的背后是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丧失,而这还只是开始,因为车企的战略失误会产生连锁反应。 这不是作者的预测,而是战略失误的必然结果。 在大环境下,如果战术正确,也只能挽回一时。 但如果企业战略正确,即使战术错误,也不会因一步走错而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