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德州李女士在办理网课退款时被骗52万元。事发原因是李女士在某教育平台报名了课程,课程还没结束,就有人联系她退款。对方表示,下载一个APP完成任务后,费用会退还。给软件充值3000元后,李女士收到了3600元的回扣,并套现了。之后,李女士多次投资数十万元,却发现现金无法提取大数据培训是骗局,客服失联。
这种看似离谱的骗局最近经常出现。
更无法避免的是,每当有机构举报疑似业务收缩或资金链断裂时,骗子就会立即跟进,伪造相应机构发出的通知,针对相应学员进行针对性诈骗。自去年“双降”以来大数据培训是骗局,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宣布收缩转型,类似的骗局接连不断。今年,骗局并没有停止。 4-5月,新东方、流利说、高都教育、高途教育等机构均发表声明,正式辟谣。
6月,部分不法分子以“教育部办公厅”名义,伪造“未过期教育机构”退款通知书,冒充教育机构退款诈骗。紧接着,中工教育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已被官方辟谣,仍有骗子发送退款信息进行诈骗。 7月24日,冒充英孚教育诈骗退款的消息再次传出,英孚教育第一时间澄清谣言,揭发骗局。
骗子伪造文件,辟谣教育机构
图片来源/互联网
面对退款诈骗,教育部、公安部也在7月发布预警,“杜绝以校外培训退款名义诈骗”,其中提到正规退款流程一般会以相同方式退货的形式退回到我的支付账户,退款时的任何追加付款请求都是欺诈性的。
为什么相关部门反复提醒、机构澄清的退款骗局依然猖獗?我们从事件的目击者和从业者那里寻找答案。
01
“报班3900元,退款被骗10万元”
《最后一批“大鹏教育”退款,结算咨询QQ群》,2022年5月4日,28岁的小白收到了这条短信。他在江西赣州一家通讯公司工作,看到短信,他记得自己报了大鹏教育2020年的UI设计、PS等培训课程,学费是3900元。该机构承诺该课程将永远有效。上了几次课后,他就停课了,也没有向机构要求退款。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短信时,小白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试一试。
“我跟着短信加入了QQ群,群里有几十个人,群名有‘银监会’、‘经济调查司’、‘处长’,甚至还有退款‘策划师’ ',而且很多人自称是学生也来退费。”小白告诉沉然。
据他回忆,入群后,客服发了一份协议文件,称大鹏教育在疫情期间断了资金链,将债权转让给另一家名为“IDG资本”的公司,新接手的公司上门给学生退款。对方还指示来退费的团友把自己在团里交的学费券寄过来,小白照办了。
经查,对方提出三种退款方案,即注入退款本金的50%、35%、15%任意金额作为还款基数,完成100%、100%、当天退还金额的15%。 60%、30%(注资+退款金额一并记入)。
小白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并没有选择立即手术,但随后他看到群里有很多自称是学生的人也在退费,而且还不停地晒自己的截图。退款成功。他有点动摇了。
真正攻破小白信任防线的,是自称同为受害者的群友私信。 “对方声称他也来退费,但他还没有收到退款,他问我钱退了没有,我说没有,过了十多分钟,他告诉我,他的退款已经退了。”到了。这就是团。朋友们,让我完全相信退款,这是一个错误的起点。”小白说。
落入骗子套路的小白,开始按照退款组的指示进行操作。他选择注入金额的50%,也就是1950元。对方提供链接和银行卡账号。充值页面看起来像一个货币投机平台。资金注入后,对方声称十分钟内可以绑定银行卡提款。
但是,提款失败。经查,对方指出,小白银行卡号填错,加了一个号码。 “客服说是因为填错信息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继续注资解冻。金额是我退款的总金额和我刚才注的金额的50%,或者5850元。”
此时小白完全信任对方,认为是自己操作失误,按说明充值,再次提现失败。
客服说两笔资金需要分别充值,操作错误导致账户异常。需要重新注入上述量的两倍才能解冻。小白又加了11700元。不出所料,撤军再次失败。这一次,原因是,“银监会发现钱不正常,对方还提供了所谓的银监会盖章文件,说我要双倍的钱。”
小白不得不再充值23100元,但提现失败。对方还表示,“IDG资本”公司需要向小白提供证明,作为最终解封账户的保证。这一次,骗子狮子开口,声称担保公司支付了9.8万元,小白也需要支付9.8万元,注入的资金可以全部提取。小白立即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对方建议可以借网贷。小白查了一下自己在一个借贷平台的额度只有6.10000,策划人说可以帮忙垫下剩下的钱。经过一番操作,小白给元充值了,但是提现还是失败了。
小白当日转账记录,红色部分为被骗者转账金额/被诉人提供的照片
“最后策划人还让我交30%的个人所得税,我当时真的没钱,而且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从晚上6点营业到晚上12点,联系我,继续退费,我们整个流程真的不是很快,中间客服给我发了各种红头单据,银行收据等,一步步勾引我。”小白告诉沉然。
小白当晚也联系了大鹏教育的人,想要确认退款,但因为是晚上,对方一直没有回复,第二天早上小白看到对方回复说是骗局。 “我现在才反应过来,不然第二天可能会被骗。我赶紧报警,把QQ群里的信息同步给警方后,我就退群了。据说骗子在海外,而且案件侦破难度大,大,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另一位网友寻月也在知乎上分享了她的经历。
“开课是返还培训费,联系Q群。”寻月介绍,他连续三天收到了退学费的短信。随后,他加入了“退学费”QQ群,按要求发送了学费券。
随后,对方表示,经过审查,他的情况符合“退款条件”,也给出了退款方案。还需要在注入前注入退款本金,本金可以一并退还。
疑惑之际,和小白的经历类似,寻月也遇到了一群退费的朋友。我雇了一个搬运专家”,并强调“他们都是犯人,这个学费拖了我将近一年。”
寻越注资的时候,不出意外,账户因为“输入错误”而被冻结。
好在寻越在第一次提款失败后发现异常,及时放弃退款,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02
用户是如何一步步被骗的?
回想起来,小白觉得刚进群的时候,群里的退款截图给了他很大的错觉,私下加好友的信任让他更加信任这件事。 “骗子刚抓住我们想退费的念头,就用了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套路。”
小白也有些疑惑,但脑子里想的是,“我注入了这么多钱,我得尽快撤,一旦撤了,我就不会再跟他说话了。” 。”规划师随时为您提供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会帮大家从新公司取钱。 “对方服务的身份和语气很混乱。”
当他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十多万,而且六万多还是网贷,小白彻底懵了,“两个多月了,我“还是很伤心,我也不管。跟家人说,我只能自己承受,每天都很辛苦。”
反诈骗领域从业者张鹏指出,教育机构退款诈骗可以说是从以往的客服诈骗结合投资返利诈骗的综合诈骗。
退款诈骗的操作方法有一些常见套路。
他列举:首先,伪造政府部门或企业的红头文件,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受害者的详细情况,获得初步信任。二、加入QQ群,群里有“支持”,提升气氛,比如亲身经历,展示成功成果,必要时私下联系“支持”,让受害者更服气。
大多数人一开始都是警惕的,骗子可能会引诱受害者投入少量资金并获得一定的利润,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抓捕受害者。最终,当受害者的信任得到充分获得时,真正的诈骗开始了。
那么,这种欺诈行为究竟是如何进行的,背后的门道又是什么?
张鹏向沉然解释,诈骗者使用的电话或网络IP地址通常在海外。他们掌握着受害人某项业务的详细信息,并经常利用一些虚假的理财平台吸纳资金。
他提到,海外电话和IP地址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嫌疑人自己在海外,以逃避攻击。在许多侦破案件中,诈骗者都在海外,如缅甸北部、西亚、欧洲等。二是诈骗团伙持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手机号码。 IP地址可以通过VPN操作,这样实际登陆地的IP无法显示,而是显示为海外。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警方调查的难度。
至于诈骗者手中的学生信息来源,涉及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相关公司运营商等。 “大公司的数据存储一定要找一个安全的存储地方,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数据隐藏,而不是打开后直接看到用户信息。另外,即使内部人员接触到机密信息,他们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审批制度。”张鹏说。
他还提到,在传输数据时,企业一般会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保证数据不被泄露。此外,公司日常向用户发送的短信也会涉及到移动运营商和短信服务商。 “所有这些环节都有数据泄露的可能,诈骗团伙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破解了这些数据,可能是这些公司被动收集的,也可能是内部人士为了某些利益而泄露的。”
被骗后的资金流转涉及一些洗钱方式,如虚假投资理财平台等。
在很多退款诈骗案件中,诈骗者通常会将受害者引导至特定平台,先下载APP,然后通过一定方式退还费用。 “这个APP可能是大型诈骗团伙自己招募技术人员搭建的平台,也有一些小型诈骗团伙会从黑厂商那里购买现成的APP产品,自己做一些修改和设置某些功能。这些类型的大多数APP没有在应用市场上架,但是可以通过他们的二维码或者链接下载成功。”张鹏说。
除了让受害者直接在APP中充值,据张鹏介绍,还有一种吸引钱的方法是让受害者向特定的银行卡号充值,充值结果会显示在对应的APP或网页。就像上面提到的受害者小白一样,他的五次充值都是根据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将钱转到不同的卡上。
“诈骗者通常不会使用银行卡在短时间内频繁进出大笔资金。这种银行卡,有可能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在网上卖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U盘。这样的东西,欺诈者购买它并将其用于洗钱。最后,即使警方根据资金流向找到银行卡的主人,他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工具人。”张鹏说。
在这个诈骗链条中,上游是黑品信息商,中间是诈骗犯,后续是配合洗钱等违法活动。
03
诈骗套路千千万万,第一个慎入
多年来,许多电汇欺诈的受害者成为目标。从类型上看,有冒充公诉人的诈骗、购物退货诈骗、贷款诈骗、宰猪诈骗等,其中包括“双减”后愈演愈烈的教育机构退款诈骗。受骗人群也逐渐从中老年人群转向80后、90后、00后群体。
之所以有此功能,是因为虽然公众的反欺诈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欺诈者的欺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事件、场景、信息、文字都经过精心设计,紧跟社会。热点让一些人难以防范。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是不是想退款被骗,但深陷其中的人往往很难跳出这个陷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能找到一些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窦东辉向沉然解释,首先,在这种骗局中,诈骗团伙依靠特定的社会事件背景,针对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欺诈活动。在“双降”的背景下,不少教育机构确实遇到了困难。机构中的雷暴风险一直让学生感到担忧。这种紧张的状态使人对这些信息更加敏感,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准备。设置()。
“情势已定,人心惶惶,危难临头,这为不法分子的造假提供了一定的先天便利:编造故事时,甚至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背景,只要提到断了的资金链,逃跑,消费者的心理准备会让他们对这些信息做出快速反应。”窦东辉说。
其次,诈骗者利用人们的损失厌恶情绪。人们厌恶损失,避免损失感觉比获得同等收益更有价值。因此,当被告知有可能退款时,大多数人往往会抓住救命稻草。
在具体诈骗手段方面,他分析,不法分子依靠拉团、利用信任等手段,让消费者在退款这件事上感到“竞争”和“稀缺”,希望能“快人”然而,一旦决策迅速,就很容易犯错误:无法有效筛选和判断信息导致盲目相信,为了快速达到目标而取悦对方,从而导致盲目服从。
第三,随着受害者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会产生沉没成本压力。 “这种压力会导致强烈的认知失调:行为上,已经投入了这么多钱,而认知上,如果你遵循理性,考虑到被骗的可能性,这种行为的认知失调程度很难达到接受它。”窦东辉提到,大多数人的失常症的解决办法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也就是让自己相信“我没有被骗,只要我按照对方说的去做,多投入一些钱,所有的钱都会回来吧。”
“所以到了后期,受骗者不仅被骗子的谎言所骗,还被骗子编造谎言欺骗自己。这种疯狂的行为可能别人很难理解,但被骗的人处理事情都被双重谎言所纠缠,我被困在其中无法自拔。”窦东辉解释道。
醒来后报警,但为时已晚。
北京智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胜表示,诈骗公私财产3000元以上,构成诈骗罪,达到50万元以上,构成特别巨额,可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方式发送短信、打电话或者发布虚假信息等方式诈骗不特定多数人的,也将依法从重处罚。虚假教育机构的欺诈性退款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电话号码和IP地址都在国外,甚至整个团伙都不在国内的情况,真的很棘手。”
案件的破案难度很大,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前面,做好前面的功课。
一个被无数次强调的反欺诈目的仍然需要重申。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对陌生来电和短信,尤其是海外电话,要高度警惕,及时与家人、相关机构、警方、政府部门等核实对方提供的信息,尽量不要在短时间内独自做决定;不按照说明进行APP分组、下载、注册、点击链接、转账等操作;不提供个人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不贪小利,以免被诱入坑中;反欺诈中心APP。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谨慎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