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事实:当年有日本企业被美国盯上吗?结局是怎么样的?
2022-08-04 18:17  浏览:260

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被美国盯上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认为日本这样的小国之所以能建造武藏、大和、I-400等世界一流巨舰,是因为日本的财阀太强大了,被削弱。战后日本经济的变革之一是财阀解体为小公司日本三合科技有限公司,允许企业经营自己的企业,禁止企业相互持股。而以负责二战为名驱逐所有曾经是财阀领袖的日本人,让员工组织工会对抗公司,打着民主化的委婉名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试图削弱日本经济。

相反,随着大量年轻人进入公司领导层,日本公司得到了重生。这也给了技术人员很多机会。否则,在原有的财阀体制下,井深、本田宗一郎等技术人员根本没有机会出面。由于财阀的解体,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促使日本企业活跃起来。随着中国新中国的成立,共产主义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觉醒,美国开始打压工人阶级,放开对日本经济的控制。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逐渐对美国构成威胁。

首先是钢铁行业。从二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几乎垄断了世界钢铁市场。钢铁公司的工人要求加薪,公司把这部分转嫁到价格上,反正是世界垄断。1950年代,美国钢铁工人的工资不仅远超日本和欧洲,也超过美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的20%。1960年代为30%,1970年代则超过60%。然而,它也停滞了设备投资和技术开发。日本企业积极引进小型高炉和平炉,发展炼钢技术。此外,美国钢铁工人还在罢工(1959年,美国钢铁工人连续罢工116天),日本钢铁公司接手发展,新日铁曾经是日本公司。最大的公司。1970年,美国钢铁公司受不了,开始对日本公司提起倾销诉讼。

接下来是电视。1956年,日本电视机开始国产化和出口(国产化电视机的公司叫夏普),1960年开始出口美国。从 1960 年开始,美国电视业开始对日本公司提起诉讼,理由是日本根本不允许美国公司进入日本市场(日本通商产业省和业界拒绝保护自己的产业免受美国电视机的侵害) )。因此,日本的电视产品现在功能强大且价格低廉,畅通无阻地进入美国市场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质优价廉的日本电视机在美国销售。日本公司采用本地化生产以避免在美国的诉讼。到底,

亮点是车。直到 1950 年代,美国汽车工业一直统治着世界。尽管德国汽车制造商逐渐开始向美国出口,但由于大型汽车一直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利润丰厚,美国公司并未对其给予太多关注。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契机,节油和小型化的日本汽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仍然依靠大型和高端汽车的利润,干脆将小型车的生产委托给日本厂商。于是,日系车在美国市场大跃进,1978年占18%,1980年占26%。车线也越来越多,对美国三大汽车造成巨大压力公司。汽车工人基本上失业了。美国媒体把责任推给日本车商,美国民众砸日本车,误认为自己是日本人的华侨华人被打死。里根上任后,开始对日本汽车的进口实施限制。然而,由于三大汽车制造商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美国政府赢得的机会变成了领导层的高收入。和技术发展。对日本汽车的进口限制反而变成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研究高端汽车的机会。此后,日本汽车制造商积极与美国制造商合作,实现利益共同体,在美国设厂,进口限制消失。

半导体行业。1970年代后期,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对美国构成威胁。1978年,美国在日本半导体收支中首次出现2900万美元的逆差。1980年,美国摩托罗拉是全球最大的内存制造商,1981年,日本已占据全球70%的份额。1970年代后期,美国半导体行业感受到压力,开始向政府呼吁限制日本进口。但由于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结构不同,ATT和IBM基本上都是自用半导体,受日本影响较大。而外销如刚刚摆脱IBM的英特尔,以及新成立的美信,还需要积极进口日本半导体。日本厂商几乎都是自用和销售兼备,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超过了ATT和IBM。所以美国政府不是很积极。到1986年,世界排名前十的半导体制造商日本占据前三名,前十名中有六家。里根上台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议,规定日本半导体的价格不得低于美国半导体的价格日本三合科技有限公司,不允许日本通过进口廉价半导体到美国。第三国,这使得日本通商产业省只允许日本半导体。厂商减产,

因此,基本上,日本的一个产业如果对美国构成威胁,就会成为美国的目标。过去国内经济学老师都感叹,日本技术转型的时机很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汽车到半导体,再到电子机械等等,都是为了美国。当然,1990年日本自杀,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人口和工业开始衰退。

对比中国和日本,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在东亚。他们既是同一个制造业国家,也是同一个勤劳的人。与日本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不是美国主导,规模也不是日本可比的。